华侨大学关于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

2018-06-05

华侨大学文件


华大学〔2018〕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侨大学关于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


学校各单位: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是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也是高校展示科研成果、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意、创造、创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经研究,现就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校院两级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

2.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校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学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关工作。主任由分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创新创业学院、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领导以及部分专业教师组成。校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3.各学院成立相应的院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主任由院长担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学院团委书记、教学秘书、科研秘书和专业教师组成。

二、参加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均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三、激励措施

(一)“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系列赛事激励措施

1.对学生的激励措施。

1)奖金奖励: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获奖的学生,按比赛获奖的级别、名次颁发相应的奖金。同项目多层次获奖,按最高等级标准奖励,奖金由学生负责人分配。具体如下:

赛事

级别

“互联网+”

获奖等级

奖励金额(元)

“挑战杯”

获奖等级

奖励金额(元)

“创青春”

获奖等级

奖励金额(元)

国赛

金奖

50000

特等奖

50000





一等奖

40000

金奖

40000

银奖

30000

二等奖

30000

银奖

20000

铜奖

15000

三等奖

15000

铜奖

10000

省赛

金奖

15000

特等奖

15000





一等奖

12000

金奖

10000

银奖

8000

二等奖

8000

银奖

6000

铜奖

4000

三等奖

4000

铜奖

3000





优秀奖

2000

校赛

金奖

1000

特等奖

1000

金奖

1000

银奖

800

一等奖

800

银奖

800

铜奖

600

二等奖

600

铜奖

600



三等奖

400

优秀奖

400

2)作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系列赛事获得国赛三等奖(铜奖)、省赛二等奖(银奖)及以上的学生项目负责人可授予“学生科技创新标兵”荣誉称号。获得省赛二等奖(银奖)以上者,并在排名前三或参赛队员中排名前40%,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名额单列),由创新创业学院及校团委根据不同赛事会同研究生院共同组织评审推荐。参赛学生在省赛、国赛排名顺序一致,不得中途增减、顺序变更。

在符合优秀毕业生的同等条件下,获得国赛三等奖(铜奖)、省赛一等奖(金奖)及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可在毕业时优先考虑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3)本科学生参赛获奖可认定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具体标准参照《华侨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2.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

1)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的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可计入当年社会服务工作量,具体由各学院认定。

2)指导“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系列赛事获得国赛二等奖(银奖)、省赛一等奖(金奖)及以上项目的指导教师,优先推荐参评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

3)指导教师须从校赛阶段开始全程参与指导,定期开展科创竞赛辅导,有条件者可申报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并计入教学工作量(单列项目)。

4)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国赛一等奖(金奖)及以上项目的指导教师(排名第一)视同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级科研一般项目。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国赛二等奖(银奖)项目或国赛三等奖(铜奖)且同时获得省赛特等奖、一等奖(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排名第一)视同主持完成一项省部级科研一般项目。关于项目指导教师的认定顺序以报名阶段提交的教师名单顺序为准。指导教师在省赛、国赛排名顺序一致,不得中途增减、顺序变更。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量由项目牵头单位会同科技处、社科处根据其项目的获奖情况给予认定,后报人事处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执行。该认定由人事处存档并作为指导教师在校内职称评聘和聘期任务使用,不做其他用途,不能享受相应的认定成果的校内科研业绩奖励。

5)奖金奖励: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作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系列赛事的获奖情况给予奖励。同项目多层次获奖,按奖励标准就高享受。涉及多人指导的情况,奖金由教师负责人分配。具体如下:

赛事

级别

“互联网+”

获奖等级

奖励金额(元)

“挑战杯”

获奖等级

奖励金额(元)

“创青春”

获奖等级

奖励金额(元)

国赛

金奖

30000

特等奖

30000





一等奖

20000

金奖

20000

银奖

15000

二等奖

15000

银奖

10000

铜奖

8000

三等奖

8000

铜奖

6000

省赛

金奖

10000

特等奖

10000





一等奖

8000

金奖

6000

银奖

4000

二等奖

4000

银奖

3000

铜奖

2000

三等奖

2000

铜奖

1500





优秀奖

800

校赛

金奖

500

特等奖

500

金奖

500

银奖

400

一等奖

400

银奖

400

铜奖

300

二等奖

300

铜奖

300



三等奖

200

优秀奖

200

3.对学院(研究院、所)的激励措施。

学校根据各学院组织开展“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系列赛事的情况及学生参加国家、省、校三级竞赛的成绩,每年评出优秀组织奖和先进工作者若干名,进行表彰并给予5000-15000元不等的工作经费奖励。

(二)其他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措施

1.对学生的激励措施。

1)奖金奖励: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学生,按比赛的级别、名次颁发相应奖金。同项目多层次获奖,按最高等级标准奖励,奖金由学生负责人分配。具体如下:

赛事级别

获奖等级

团体奖

励(元)

个人奖

励(元)

备注

国家级竞赛

特等奖

30000

15000

校厅级竞赛获奖,奖金由各学院自行解决

一等奖(金奖)

20000

10000

二等奖(银奖)

10000

5000

三等奖(铜奖)

5000

2500

优秀奖

4000

2000

省部级竞赛

特等奖

6000

3000

一等奖(金奖)

4000

2000

二等奖(银奖)

2000

1000

三等奖(铜奖)

1000

500

优秀奖

600

300

校厅级竞赛

金奖(特等奖)

1000

500

银奖(一等奖)

800

400

铜奖(二等奖)

600

300

优秀奖(三等奖)

400

200

2)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银奖)、省部级竞赛一等奖(金奖)及以上的学生项目负责人可授予“学生科技创新标兵”荣誉称号。在单项全国大学生竞赛(专业或学术类)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及以上或省级一等奖及以上,且排名前三或参赛团队中排名前40%,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名额单列),由校团委及教务处会同研究生院共同组织评审推荐。参赛学生在省赛、国赛排名顺序一致,不得中途增减、顺序变更。

在符合优秀毕业生的同等条件下,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省部级竞赛一等奖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可在毕业时优先考虑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3)对本科学生申报科研创新立项,由教务处和学院根据其项目给予课程的学分积累与转换认定,具体标准参照《华侨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2.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

1)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可计入当年社会服务工作量,具体由各学院认定。

2)作品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银奖)、省部级竞赛一等奖(金奖)及以上项目的指导教师,优先推荐参评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

3)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作品的获奖情况给予奖励。同项目多层次获奖,按奖励标准就高享受。涉及多人指导的情况,奖金由老师负责人分配。具体如下:

赛事级别

获奖等级

奖励金额(元)

国家级竞赛

特等奖

15000

一等奖(金奖)

10000

二等奖(银奖)

5000

三等奖(铜奖)

2500

优秀奖

2000

省部级竞赛

特等奖

3000

一等奖(金奖)

2000

二等奖(银奖)

1000

三等奖(铜奖)

500

优秀奖

300


(三)鼓励境外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相关措施

境外生是指全日制港澳台侨及留学生。学校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鼓励指导教师和境外学生共同参与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获奖的境外生团队项目师生,除享受以上激励措施以外,还享受如下扶持政策:

1.奖金奖励:境外生团队(至少有1名境外生排名前三)参与“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系列赛事活动获奖,获奖师生的奖励金额按照境外生人数占团队总人数比例等比例上浮;其他学科竞赛,由境外生主持(排名第一)的项目获省级及以上奖励,团队奖金可提高20%。

2.学分认定:参加科创竞赛获奖的本科境外生可参照《华侨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管理办法(试行)》替代课程学分。

3.科创保研:获得省赛二等奖(银奖)及以上的境外生,符合研究生推免基本条件者,可直接推荐免试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名额单列)。

4.荣誉激励:获得国赛二等奖(银奖)、省赛一等奖(金奖)及以上的境外生(排名前三)可优先考虑授予“校长特别奖”。

四、经费管理

(一)经费设置

学校设“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各学院设立学院创新基金。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经费除学校拨款外,也可以接受社会赞助。

(二)经费申请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可根据活动的级别、规模,通过项目资助或赛事资助的方式提出申请,由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项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和赛事的权威性、专业性、影响力、参与面等评选原则予以确定资助金额。

(三)经费管理

1.学校创新基金由教务处、研究生院负责管理,教务处负责本科生经费管理,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经费管理。学院创新基金由学院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负责管理。主要用于资助学生科研项目、赛事相关差旅费用、硬件耗材费用、评审费用、宣传培训费用、专家指导费用、业务沟通费用(含评委接待)以及获奖奖金等。

2.申请人(单位)可按学校财务制度在额定经费内开支,资助经费要专款专用,遵守学校财经制度。教务处和研究生院对各项目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并定期向校指导委员会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3.资助赛事或资助项目完成后,申请人(单位)要向教务处或研究生院提供成果副本、制作样品及资助经费使用清单。

4.受资助的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归华侨大学和作者共享,其成果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奖品及奖金归作者所有。

5.校指导委员会若发现资助项目计划执行不力又无具体改进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有权暂停或取消资助。已购器材或剩余经费应交回教务处或研究生院。

五、附则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关于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华大学〔2011〕17号)及《华侨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暂行)》(华大综〔2017〕20号)同时废止。研究生学科竞赛奖励按本意见执行。本意见由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学校原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华

                          2018年6月5日



微信扫一扫

关注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