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2009-2011学年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学院团委 2011-08-04

打造立体科创服务平台    培育机电学子创新精神

            ——机电学院2009-2011学年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一、我院近两年科技创新工作概况

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人才的需要,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理工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机电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我院科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搭建丰富的科创平台,学生参与面逐渐扩大

(1)举办“品牌赛事”——机电学院创新设计大赛。该赛事目前已经举办了十届,下设机械创新设计、检测控制和工业设计三大类,涵盖了学院各专业,每年参赛项目达到100余组,参与人数近400人。

(2)举办“逐日”科技文化节,开展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开设“机殿论坛”学术科技讲座,激荡学生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参加台交会,了解两岸电子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加强科技类社团建设,成立FSAE车队、机器人学社。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还定期举办工业设计作品展、毕业设计作品展,参加6·18和海峡文博会之文化创意大赛。每年有1000余人参与了学院“逐日”科技文化节各项活动。

2.各类赛事捷报频传,科技创新层次稳步提升

两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共获得“挑战杯”国赛三等奖一项,省赛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在第十七届、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推荐参赛的19件作品中有13项获奖,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一项作品成功申请专利。另外,我院还获得省部级其他各类比赛奖项17项,市级奖项31项(各类赛事成绩详见表1)。

表1  近两年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获奖情况汇总表

级别

竞赛名称

获奖情况

国家级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陈智博团队《硅片成膜生产线上皮带速度的光电检测系统开发》获三等奖

省部级

第九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陈智博团队《基于光学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带速度精密测量及其控制系统》获省赛二等奖

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陆小华团队《无夹具条件下焊接铝合金薄板的动态装置研究》获省赛三等奖

福建省首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4支队伍成功完成了无碳小车的制作,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刘玉亮同学获福建赛区二等奖

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周天聪同学获福建赛区二等奖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海报应用设计大赛

郑晓兵、朱媛的2项作品获优秀奖,其他6项作品获入选奖,工业设计系获优秀组织奖

第八届6•18产品快速表现技能竞赛

工业设计专业同学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

市级

首届厦门高校文化创意大赛

17项作品获奖,其中,潘林的作品《“见钱眼开”验钞仪》获礼品设计类金奖,李洋鹏的作品《“煲容”概念电饭煲》获商业产品类银奖

泉州市大学生创新创意竞赛

3项作品获科技发明创造类鼓励奖

“路达杯”首届创意设计大赛

黄珊的作品《荷塘乐色》获得特别创意奖及最佳表达奖,其他10项作品分获设计优胜奖、优秀作品奖和作品入围奖

上海世博会厦门馆10平方空间创意大赛

杨旗航的作品《鹭岛记忆门》获参展优秀奖

校级

第十七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6项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绩列工科学院首位

第十八届“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7项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一项作品成功申请专利,成绩列工科学院首位

华侨大学首届学生创意作品竞赛

41项作品参赛,16项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5项,另有1项作品获最佳平面设计奖,1项作品获最佳造型设计奖

3.大力推进科创立项,立项数目显著增加

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学校、学院的学生创新项目启动基金。近三年,我院共获得5个省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立项、7个校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学院学生创新基金立项54项,总计获得资助金额约75000元,其中学校资助约52000元,学院资助22400元(见表2、3)。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完成设计科创项目、撰写设计方案、购买设备和材料、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实物作品的制作等工作。

 表2  近三年学院获得省立项、校立项情况汇总表

级别

年份

项目名称

资助金额(元)

负责人

省级

2009

静电除发拖把

5000

苏玲玲

E化电饭煲

5000

商建洲

远程无线控制开关及其应用

5000

常小龙

2010

无夹具条件下焊接铝合金薄板探索

5000

陆小华

液晶显示器(LCD)亮度的自动调节

5000

吴溢

校级

2009

自行车下坡能量存储与上坡释放装置

1800

苏志龙

磨粒自动排布机构的设计

5000

何钊滨

2010

整体烧结金刚石切割片高性能双向开刃机

4000

常小龙

汽车刹车优化系统

2000

仇云飞

2011

多用护理轮椅的研究

预计5000

张常奂

防近视自动感应装置

预计5000

刘清风

新型流水线灌装监控系统

预计5000

石晓鹏

(注:2011年校级立项金额将于今年9月确定)

表3  近三年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情况汇总表

年份

立项总数

立项总金额(元)

2009

17

8100

2010

17

6800

2011

20

7500

 

二、我院近两年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探索和举措

两年来,随着研究生从泉州校区整体搬迁至厦门校区,机电信息实验大楼正式启用,我院绝大多数专业教师也常住厦门校区,这些有利的因素使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好改善。借此契机,我院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着力打造“机制健全、专业覆盖、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立体科创服务平台,培育机电学子创新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1. 领导高度重视,健全激励机制,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1)成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我院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研究生工作和科创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和党总支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并由各专业具有指导科创活动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专家委员会,指定学院团委老师担任秘书,负责联系学生,执行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此外,院长江开勇多次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动员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2)出台《机电学院关于鼓励师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暂行规定》,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对指导学生团队参加院级以上各类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并获得成绩的教师,按照同等的工作量进行补贴,并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授予 “机电学院学生科技园丁”荣誉称号。同时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单项奖学金,奖励我院在各级、各类科创比赛获奖的同学。

(3)学院每年从专业建设经费中专门拨出10000元,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立项基金。支持、鼓励广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2.积极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各项活动覆盖各专业,点面结合开展科创工作

(1)打造品牌活动,各类学生科创活动覆盖全院各专业

①举办机电学院“逐日”科技文化节。活动设立科技创新、学术论坛、就业文化、文化视野四个版块,包括十余项子活动。参与学生:全院各专业、各年级学生。

②举办机电学院创新设计大赛。该项比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比赛分为机械创新设计类,检测控制类和工业设计类三大类。参与学生:全院各专业、各年级学生。

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

▲福建省机械创新竞赛:旨在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思维、机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主要参与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福建省工程训练竞赛:旨在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主要参与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CAD技能大赛: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CAD软件应用技能。主要参与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厦门市高校文化创意大赛:旨在激发高校学生创意思维,为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人才。主要参与专业:工业设计。

▲其他各位比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鼓励各专业学生参与。

④加强科技类社团建设,成立FSAE车队、机器人学社。

华侨大学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FSAE)车队是在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机电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我院车辆工程实验室成立的学生创新团队。车队旨在打造华侨大学第一辆FSAE方程式赛车,参加今年10月份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队享有学校资助专项基金7万元的经费支持。车队目前拥有7名教授、副教授级指导老师,以及来自厦门校区各工科学院80名队员。

华侨大学机器人学社(ROBOT SOCIETY)是一个集科技学术、兴趣爱好、理论学习、动手创作为特点的全校性学生团体,挂靠在机电学院。学社由我校机器人领域资深研究专家郑亚青博士和高级实验员邱文龙老师担任指导老师,目前拥有会员50余名。

⑤注重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两年来我院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台交会)。在参观各种机械电子产品展览时,学生对最新的机械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向参展商详细询问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增强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科创基础能力

    ①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进行衔接近年来,我院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体系,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②严抓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大一的金工实习、大二的认知实习、大三的数控实训、大四的生产实习到每学期的课程设计,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③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两年来,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积极联系企业,建立新的实践、实习基地。目前,我院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已有20多个,为学生提供科创和实习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不少学生在实践基地完成了科创项目实物的制作。

④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启动实施“创新实验室开放计划”,力争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这为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场地保障。

    (3)开设“机殿论坛”学术讲座和研究生学术沙龙,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

①开展“机殿论坛”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高校专家、教授和企业工程师开展学术报告,为学生提供专业发展及学术交流平台。两年来,分别邀请台湾中原大学机械系主任章明教授,恒耀(中国)企业经理谢穆鹊、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曹立波教授等专家、企业老总为同学们开设20余场讲座,营造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详见表4)

表4  近两年“机殿论坛”学术科技讲座汇总表

序号

讲座名称

举办时间

主讲人

1

分形论-研究奇异世界的新方法

2009年3月31日

原图书馆馆长张渭滨教授

2

聚焦显微镜先进技术

2009年4月14日

广州元升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3

汽车整车性能及测试分析

2009年4月16日

奇石乐有限公司上海首席代表吴小清博士

4

装载机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2009年5月12日

厦工集团高级工程师盖军衔

5

科技创新座谈会

2009年5月26日

机电学院副院长张认成教授

6

最新CAE模流分析应用概况

2009年11月17日

科盛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吴光国

7

我的大学,我的挑战杯

2009年11月29日

机电学院老师黄身桂、黄国钦及袁华祥同学

8

揭秘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2009年12月20日

厦工集团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余龙

9

中国今日之朝阳行业与我

2010年3月6日

苏州金龙客车公司主任工程师舒畅

10

大客车各大总成件介绍与研讨、维修和保养

2010年3月6日

苏州金龙客车公司主任工程师舒畅

11

做个称职的汽车工程师

2010年3月7日

苏州金龙客车公司主任工程师舒畅

12

中国汽车市场与世界汽车市场

2010年3月17日

台湾恒耀工业品公司经理谢穆鹊

13

DelcamCRISPIN鞋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2010年4月20日

英国DELCAM公司制鞋事业部经理庞栋、技术经理蒋远智

14

自动化光学检测技术与应用

2010年4月29日

台湾中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章明

15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块数成型技术

2010年5月6日

厦门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方亮

16

无线激光通信的理论与实现

2010年5月22日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柯熙政

17

让交通更安全

2010年9月5日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立波

18

现代检测技术及职场发展前景

2010年10月26日

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聂永忠

19

第十届创新设计大赛宣讲动员会

2011年3月8日

机电学院制造工程系主任沈剑云、工业设计系副主任高延辉

20

第五届福建省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宣讲动员会

2011年3月26日

机电学院设计工程系余龙

21

如何不在考证浪潮中迷失方向

2011年6月14日

福建省工程图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唐整生副教授、厦门汇识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旭

22

中国动漫产业及手机动漫发展趋势及市场研究问题

2011年6月17日

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总经理张燕鹏

    ②学院研究生会、研究生机制党支部组织学术沙龙,邀请了学院退休老教师陈子文教授、黄宜坚教授等与研究生座谈,指导研究生做好科研工作。同时,学术沙龙还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3.突出两个重点赛事,即“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文化创意大赛

(1)以“挑战杯”系列赛事为龙头,深入推进学院科技创新工作

在做好各类专业科技竞赛和学院创新设计大赛的基础上,每年重点选拔作品推荐参加“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突出“挑战杯”在学院各项比赛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促进其他各类比赛的良性发展(详见表5)。

表5  近两年参加“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情况汇总表

年度

学院创新设计大赛

“挑战杯”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09

119个项目397人次参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15

9件作品参赛,6项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陈智博团队《基于光学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带速度精密测量及其控制系统》获二等奖

陈智博团队《硅片成膜生产线上皮带速度的光电检测系统开发》获三等奖

2010

112组项目,378人次参加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14项

10件作品参赛7项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一项作品成功申请专利

———

———

2011

比赛将于今年十月份举行

比赛于今年十二月举行

陆小华团队《无夹具条件下焊接铝合金薄板的动态装置研究》获三等奖

———

(2)以厦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契机,重视文化创意大赛组织和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产业,厦门市已经为文化创意产业制定了规划,将力争让文化创意产业占到GDP的10%以上。这将为我院学子未来在厦门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也为工业设计专业提供了更好的展示机会。

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配套活动——厦门市高校文化创意比赛。我院有17件作品参与了首届文化创意大赛,全部获奖。其中潘林的作品《“见钱眼开”验钞仪》获礼品设计类金奖,李洋鹏的作品《“煲容”概念电饭煲》获商业产品类银奖。

②联合校团委、美术学院举办华侨大学2011年学生创意文化节暨首届学生创意作品竞赛。比赛设置海报设计、标志设计、科技发明制作和手工DIY四个作品类别,两校区共收到创意作品140件。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开拓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主宰自己思维的主角。

③参与筹备海峡两岸高校学生创意论坛。联合校团委和美术学院举办我校“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学生创意教育论坛”。论坛将于10月份举行,邀请两岸大学中从事学生创意教育的专家学者和部分学生代表,以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等,推进海峡两岸高校学生创意创新教育的交流,为海峡两岸创意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同时借此机会展示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创办10年历程和办学成果。

④参与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充分展示工业设计学子创意才华。2010年,工业设计专业7 名同学参加了第八届 6•18 产品现场快速表现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整体水平受到了评委会的高度认可。在今年刚刚落幕的6•18中,我院机电产品设计研究所创意产业主题展区展出“校园高校代步工具”、“户外音响-钢铁侠”、“火灾自救电子设备”等工业设计创意作品。作品吸引了众多企业、高校和民众的关注,也得到了东南卫视、海峡卫视、福建日报和财经网等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充分展示了工业设计专业近年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氛围

虽然我院科创活动学生参与面较广,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客观上来说,相比省内其他高校,如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等,我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院将依托团委调研部开展科技创新现状及问题调研,深入了解实际,发现问题的症结。进一步充分利用网站、微博、QQ群、报纸、海报、橱窗、横幅等宣传阵地,进行科创活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同时继续开展科创沙龙、科创作品竞赛、科创作品成果展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动力。

2.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硬件设施

以机电信息实验大楼全面投入使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鼓励更多对专业有兴趣的低年级的同学进入实验室。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提高使用效率,满足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

3.进一步壮大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

计划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整合学校及学院的各项教育资源;注重发掘具有科技创新活动兴趣和能力的同学,建立“学生科研人才储备库”。将那些“有兴趣,基础强,肯吃苦,善钻研”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培养对象,积极为这些学生提供参与学校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为我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基础。

4.进一步梳理科技创新赛事

我院将以“挑战杯”赛事为龙头,进一步梳理学院科技创新赛事平台,重点组织对应专业的科技创新竞赛。①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重点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重点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FSAE”);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重点参加厦门市高校文化创意大赛。通过组织、参加科技创新竞赛,使全院各个专业之间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融合,即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与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进一步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的展示平台,即三个展示平台: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展示平台、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示平台、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台交会)展示平台。

微信扫一扫

关注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