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喜迎二十大 奋斗正青春 黄辉院长开讲“思政第一课”

嵇组 陈智鹏 图:陈希 2022-10-01

 在全院师生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3周年之际,9月30日上午,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新学期院长“思政第一课”在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201会议室开讲,院长黄辉教授为近200名2022级全体硕士研究生作“喜迎二十大·奋斗正青春——弘扬科学家精神,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思想基础”专题报告,勉励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积极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为今后投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做好知识、技术和思想上的准备,以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报告中,黄辉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内容,结合杰出科学家及身边科技工作者的实例,从历史、现状、未来三个维度出发,深入解读了科学家精神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黄辉从科学家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出发,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理念、政策、代表性人物及突出成就。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秉承的“科学救国”理念,到新中国成立后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再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及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他认为,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同时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家精神。

 黄辉进一步解读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他表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救国、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伟大事业,我国科技创新发生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深刻变化,形成了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

 “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陆元九,“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敏、孙家栋、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时代楷模”钟南山……结合一位位杰出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以及对与会研究生今后学习工作的建议,黄辉深入解读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他认为,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只有胸怀祖国,才能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转化为自身科研的强大动力;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同学们要付诸努力、抢占先机,将创新精神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求实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同学们在科研中不能盲目接受,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奉献是科学家最可贵的品质,科研是需要一定的信心和毅力才能成功的,唯有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秉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韧品格和“十年磨一剑”的钻研劲头,才能有所成就,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协同是大科学时代通往真理的必由之路,要厚植团队合作的意识,才能形成集智攻关的强大合力;育人是科学家的使命和担当,作为研究生,高年级的同学也要有育人的自觉,一同推动团队的良性成长。

 他并以华大机械学科的开创者、原副校长刘培德教授,以及带领团队实现学校国家科技创新奖项零的突破、华大机械学科带头人徐西鹏教授为例,讲述了他们来校工作后,基于华大以及地方的资源、技术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华大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发展空间的故事。“不要被自己过往的认知所局限”,黄辉勉励同学们,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敢于突破、迎难而上。

 放眼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黄辉认为,要紧紧抓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宏伟目标,挖掘好、弘扬好科学家精神这个思想宝库、智慧金矿,让科学家精神弦歌不辍,让更多青春力量投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事业。

 “他们的选择不同,但方向只有一个——强国。”黄辉最后以昆明理工大学冯晶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陆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媛教授三位青年学者为例,希望同学们能以科学家精神激活体内的青春力量,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黄辉院长给我们2022级研究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听完报告后,机械专业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方向硕士研究生刘嘉伟表示,在这堂课当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作为一名研一新生,未来三年的校园学习都与科学研究离不开关系。因此,我们更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努力将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建设结合起来,正如黄辉院长提到的钱学森院士和钟南山院士那样,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械专业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方向硕士研究生刘振表示,我们全体2022级研究生是刚刚走入科研道路的“新人”,黄辉院长以刘培德老校长、徐西鹏书记的科研故事以及自己当年读书的经历,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告诫我们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秉持着做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在自己的研究方向脚踏实地的做下去。他为刚刚步入研究生生涯的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也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做好科研,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在今天华大提供的这么好的科研条件下,我们更应该牢记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期望,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跑出一个好成绩!

 据了解,“思政第一课”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以及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具体部署。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结合学院党委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工作方案以及党委委员党课院长思政课课表的安排,机电学院党委启动了本学期的党课和思政课,从10月开始,各位院领导、党委委员还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走上讲台,为党员同志讲党课,为学生讲思政课,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

黄辉主讲院长“思政第一课”

院长“思政第一课”现场

微信扫一扫

关注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