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讲堂”第27讲:姜峰畅谈从文化自信到科技自强

陈嘉逸 图:蒯家远 2024-03-12

 3月10日下午,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党建导师姜峰教授做客华侨大学“中华文化讲堂”第27讲,以“从制造技术的发展探讨科技文明的形成过程——从文化自信到科技自强”为题在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103会议室作专场讲座,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境内外师生90余人与会。

 讲座中,姜峰结合古今中外诸多具体实例,从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意识形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与科技文明、制造技术发展与科技文明五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认为我们要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同时要博采众长,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向世界其他文明学习,通过文化自信与科技自强的相互交融,来实现民族复兴和个人抱负。

 姜峰从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引入,以小篆体中不同形态的“钻”字与现代制造工艺中定心钢板钻、麻花钻、倪志福群钻、瓷砖开孔钻的钻头造型的相似性为例,讲解了文化与科技之间的联系。在论述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中,他表示,在东西方意识形态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坚定走中国道路有助于增强我们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定力。

 他随后分析了麦当劳与沙县小吃扩展的路径和过程,认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给了中国人天然的自信,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最大的素材库。他并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自信方面的论述,结合办学宗旨和校训,强调作为侨校学子,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世界越来越开放?世界越来越封闭?我们向谁学习?我们怎么学习?”姜峰以切身科研项目为例表示,“向老祖宗学习似乎更靠谱。”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科技创新不竭的灵感之源。

 姜峰最后从江南制造总局、福建马尾船厂的发展史切入,梳理了近现代中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引领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冀望青年学子共同努力,未来“带着中华民族的科技文明,坚定地走向星辰大海。”

 听取讲座后,21级机械工程1班团支书黄少坚说:“中国古代的机械制造技术和中华文化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深厚的智慧和创造力。古代中国人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凭借着精湛的手工艺和创新精神,创造出了许多令世人惊叹的机械装置和工具。这种结合不仅展现了古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在大学的学习中我们仍可以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到当今创作之中,当我们在思维陷入泥潭时,不妨回过头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启发。”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顾锐表示:“姜老师生动阐述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深刻探讨了中华文化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同时也分析了科技发展如何影响文化传承。姜老师对‘钻’的小篆字体的讲解,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并非僵化,而是能够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通过这次学习,不仅扩展了我对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理解,也激发了对未来科技在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中所扮演角色的期待。”

 “姜老师的讲堂让我认识和思考了文化自信与科技自强间的关系”,来自中国台湾的22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程议莹认为,古代文化与当代科技是息息相关的,过去的历史文化能够给我们在今后的科技设计中带来灵感。“今后希望把非遗项目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利用智能制造技术开展数字文化创意工作。”来自马来西亚的21级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刘庭勇表示,姜老师从文明起源最重要的火讲起,递进到中国与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文化自信的观点,让他认识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性。在现今科技创新的时代,不妨从这五千年文化中寻找灵感。“作为华人华侨学生,要学好、理解并亲身体验感受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将在中国学到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将来会面对的问题中”。

 本场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党委联合主办,同时也是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党委教师科技文化传播服务团系列讲座的第四讲。

中华文化讲堂讲座现场

(编辑:陈嘉逸)

微信扫一扫

关注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公众号